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在强国号发布文章《“小浪花”涌起新风尚!万象城allwincity官网生物工程学院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聚焦生物工程学院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经验做法,引发广泛关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刻把握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重要指示以及关于青年工作和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现青年人才发展与基层治理创新齐头并进,3月5日,万象城allwincity官网生物工程学院深入市北区洛阳路街道各社区开展“雷锋精神永驻,青春担当有我”学雷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志愿者以社区为主场景,结合“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等项目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走进街道、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环境清洁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开展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雷锋精神在实践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这是万象城allwincity官网生物工程学院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学院依托“小浪花”青年志愿服务队、“山海情”支教调研团和“荧光海”志愿宣讲团,借助学科优势,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的实践中深入基层,探索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展现新时代青年价值,传递新时代青年力量。学院39个团支部现已与市北区洛阳路街道7个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志愿服务范围覆盖10个社区,累计开展实践活动30余场,1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建立“党建+团建”协同联动机制,精准对接需求。生物工程学院坚持党建带团建,统筹用好校内外资源,建立“党建引领、团建互促、社区融入”的协同机制,完善活动组织机制,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党员积极参与进社区工作,感召、带动更多青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做好志愿服务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了社区实际需求,确保服务内容符合社区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能够精准对接社区的需求。建立活动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活动方案。
打造“学院+社区”校地共建格局,建立长效机制。为促进与社区之间的长期合作,生物工程学院选拔优秀的学生骨干担任联络员,兼任社区团委书记,负责与社区进行日常沟通与协调,为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用好“小浪花”青年志愿服务队、“山海情”支教调研团和“荧光海”志愿宣讲团等多个队伍,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开辟新的校外实践基地,畅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实践的途径,为学院学子成长成才搭建起实践活动新平台。除市北区洛阳路街道7个社区外,积极拓展与其他社区合作交流,目前已与崂山区金家岭街道泰都社区、李沧区楼山街道翠湖社区、浮山路街道九水社区、湘潭路街道雨湖社区等建立起不同程度的校地合作环保实践模式。
创新“专业+服务”社会实践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生物工程学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对特色项目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融入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研学实践和志愿服务。组织“小浪花”青年志愿服务队结合“清洁美丽中国行”项目,赴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分批赴社区开展“洁净家园”实践活动;“荧光海”志愿宣讲团多次赴社区开展主题宣讲,拓展相关教育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山海情”支教调研团通过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逐渐形成具有特色和亮点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在实践过程中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青年志愿者的社区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生物工程学院扎实做好服务保障,组织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增强同学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自“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生物工程学院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化能力,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青春动能,取得系列成果。“小浪花”青年志愿服务队获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入选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网络第一批成员单位。未来,生物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拓展青年学生扎根基层青春建功的实践路径,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